編者按/12月9日晚間,在阿里釘釘“2018秋冬新品發布會”現場,一開始現場屏幕就打出碩大的“1425天”。阿里釘釘CEO陳航對聽眾說,“釘釘和北京很有緣分。釘釘第一次發布就是進京趕考,這里是釘釘夢想起飛的地方。2015年1月14日,釘釘第一個版本發布之前,我和同事走訪中關村創業大街。特別冷,我們拜訪了很多朋友,很多人都不看好釘釘。時隔1425天,我們又回到了北京。”
實際上,2015年1月16日,沒有發布會,釘釘1.0版本低調上線。阿里釘釘的首次對外發布會還要等到2015年5月26日2.0版本推出的時候,當時,打著“新一代的團隊溝通方式”旗號的釘釘,作為一個企業IM應用工具擁有了最初的30萬家企業組織。1425天之后,在數字經濟規模高速增長的今天,釘釘已經更新到4.6.3版本,定位從一款企業IM工具變成“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操作系統”,已經成為服務700萬企業組織和1億用戶的全球最大企業服務平臺。
過去1425天,釘釘從軟件層面的企業IM一步步延伸到企業服務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OA、CRM、ERP、HRM、財務管理、差旅管理、協同辦公、客服管理、會員管理、云存儲、進銷管理等等,還跨出軟件層面推出了智能前臺M2、智能門禁D2、智能通訊中心C1、智能投屏FOCUS、智能云打印等軟硬件一體化辦公產品,甚至聯合共創合伙,走進快消、零售、物流等垂直行業,推出企業辦公管理綜合解決方案,以后來居上的姿態成為中國乃至全球toB生態體系當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
成長
向死而生和快速奔跑
陳航說:“有兩條路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一條是加拿大抵達北極圈,人類最北的高速公路丹普斯特(Dempste highway),路的盡頭有這樣一句話:到這里,路已經沒有了,而你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釘釘誕生于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只要沒有死透,就有希望。”
“還有一條路,是印在The Whole Earth Catalog(《全球概覽》)雜志的封底,這本深深影響了喬布斯的雜志,在上世紀70年代停刊時,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是一張清晨鄉村公路的照片,上面寫著:Stayhungry,Stay foolish。現在,我們釘釘團隊的Slogan也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But be Crazy。什么是瘋狂?瘋狂就如同許三多,又傻又天真,堅守理想不放棄;瘋狂就如同西西弗斯(希臘神話人物),又猛又持久,推石上山,一千次落下,一千零一次擎起。釘釘堅持瘋狂,質地堅硬,內心柔軟。”
正如陳航所總結的,釘釘的故事一開始就是一個從一條路的盡頭出發,劈荊斬刺、向死而生的故事。在最近兩年的多次采訪中,陳航不止一次地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過:2014年4月,來往后臺數據已經非常慘淡,讓當時整個來往團隊沉不住氣了;自己率領來往團隊轉換思路,希望從社交工具向企業即時通訊工具轉型,但遭到當時來往管理層十幾人的反對;經過一個月的爭吵,2014年5月26日,陳航帶著幾個來往工程師,悄悄搬進阿里巴巴的創業圣地——湖畔花園。
陳航多次很動情地對記者說,來往失敗以后,曾經“有8個多月時間,外面的人完全不知道我們在干嗎,我們就躲在湖畔花園里慢慢搞,很煎熬。”這8個多月時間就是指2014年5月26日到2015年1月16日釘釘正式上線的這段時間。
一位資深IT媒體人士回憶,“在釘釘1.0版本推出之前,無招帶領團隊,來北京尋求媒體推廣,按照名單上的10來家媒體,一家一家拜訪,并一遍一遍跟媒體講述釘釘的夢想與前景。但(當時)現實是殘酷的,沒有幾家媒體愿意報道這個沒有聽說過的創業項目。”這位資深媒體人士,就是在那一輪媒體推廣中,認識釘釘團隊的,一直到今天。
“當時的釘釘,不完善的地方很多,(在測試階段)被吐槽得一塌糊涂,但免費電話會議和消息已讀未讀功能還是讓人印象深刻。”這位IT媒體人士說,在眾人一開始都不看好釘釘的時候,“我隱隱感覺釘釘選對了方向,因為人們的關系圈確實分兩種,一種是朋友圈,一種是工作圈。微信已經攻占了朋友圈,難以追趕。剩下的工作圈還沒有出現很好的即時通訊工具。”
此后,在2015年3月,釘釘推出過1.3版本,主要針對用戶的反饋進行了若干優化升級,同時新增了自由創建團隊、萬能搜索、文件互傳、自由退出認證企業四大功能。在2015年5月,推出過1.5版本,出盡風頭的澡堂密聊模式就是在這個版本中出現的,電話會議-去噪音、自聊-備忘錄等功能也是這個版本開發出來的。“很多人并不知道,在1.0版本到1.3版本之間的這段時間,釘釘團隊也曾迷失方向、士氣低落,一度想過放棄,最終從用戶那里尋找到了答案,進而走出困境。”這位IT媒體人士表示,經過最初4個多月的歷練,明顯感覺釘釘的團隊和產品慢慢變得與眾不同起來,因為經過開始這一段困難時期,釘釘已經迅速攀升到“2015年最具創新力APP排行榜”的前列。
唯快不破是中國互聯網行業顛破不滅的真理。在第一代釘釘上積累了信心之后,釘釘2.0版本于2015年5月26日在阿里巴巴的大本營——杭州橫空出世了。這時候,釘釘已經開始從企業IM應用轉變為平臺,在功能上已經整合了郵件、OA、共享存儲等等功能,企業Slogan變成了“釘釘,一個工作方式”。這時候,釘釘擁有了最初的30萬家企業組織,已經覆蓋超過100個行業、300多個城市。可以說,釘釘第一次公開發布會,是這個從來往廢墟上走出來的團隊信心提升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此后,釘釘幾乎保持每三周一更新的產品節奏,釘釘用戶也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5月26日2.0版本發布時,釘釘企業組織為30萬家;2016年9月19日3.0版本發布時,釘釘企業組織為240萬家;2017年11月19日4.0版本發布時,釘釘企業組織變成500萬家;2018年6月24日,釘釘在深圳舉行發布會,宣布企業組織突破700萬家。
“從0到700萬,只用了3年多時間,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因為我國的統計數據是,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總共也就4300萬家。這里面還沒有剔除個體戶,700萬家已經是相當高的份額。”對釘釘的成長速度,前述IT媒體人士相當感慨。
數字化
全面向數字化操作系統挺進
當成功將1/6的中國中小企業聚集到自己的平臺上以后,釘釘的自我成長之路無疑已經寬闊了許多。但要想繼續保持過去四年的奔跑速度,釘釘一方面需要在功能上繼續快速迭代,在用戶體驗上繼續逐步提升,在生態體系上也保持更大的進取心。更為重要的是,陳航掌舵的釘釘團隊,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集體由toC向toB挺進的過程中,必須保持更大的野心。而這恰恰是釘釘團隊在“2018秋冬新品發布會”上所表現出來的姿態。也許這也是釘釘強調“Stay hungry,Stay foolish,But be Crazy”的原因,這似乎也是陳航在告誡釘釘團隊——不能滿足、繼續奔跑。
在過去四年的基礎上,釘釘團隊也開始重新思考,“釘釘是什么”的問題。“我們認為,釘釘是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操作系統,是幫助企業在人、財、事、物四個層面全面實現數字化運作、數字化決策的企業操作系統。”陳航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釘釘非常幸運地趕上了中國企業數字化變革的浪潮,構建了一個以溝通為基礎的智能移動工作,通過五個在線(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助力中國4300萬企業實現數字化工作方式。”
關于“人”的環節,陳航表示,“人是企業和組織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根本。釘釘組織在線,其實就是圍繞人的數字化:我們已經推出企業通訊錄,實現企業組織架構的在線化數字化;已經推出外部聯系人,實現企業客戶和渠道關系的在線化數字化,已經推出企業廣場,實現需求和供給的在線化數字化。今天,我們帶來全新的數字化名片,實現企業商務人脈的在線化數字化。”
釘釘最新推出的數字化名片,主要是用來淘汰紙質名片,進而推動實現商務人脈的數字化在線管理。在現場演示中,記者看到,釘釘數字化名片3秒鐘之內即可交換100人甚至1000人的名片,并且可以實現分類管理和檢索查詢,不但高效而且環保。
同時,釘釘數字化名片在交換的過程中,企業的商務人脈會被添加標簽和說明,包括見面的時間和地點都會被自動記錄,也可以添加自定義的標簽。另外,作為一張“活名片”,一旦對方換了公司、換了手機號碼、換了職位,相關信息會在數字化名片中自動更新。
關于“財”的環節,此次釘釘和支付寶聯合推出數字化企業支付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面向企業可以提供賬號管理、賬單管理、報銷管理、收款、付款等功能。通過釘釘數字化企業支付解決方案,企業從審批到打款再到票據歸檔,全部可以在手機端快速完成。面向企業員工,釘釘數字化企業支付解決方案還提供了智能收款功能,用來歸集在報銷和紅包群收款等場景中收到的錢。
關于“事”的環節,釘釘此次最新推出數字化智能文檔中心,實現了文件在云端的在線編輯和智能協同。
“釘釘和金山辦公一起,針對office文檔和WPS文檔提供在線編輯功能。釘釘文檔的在線編輯支持文字文檔和表格文檔,可以在電腦和手機上多端編輯、多人編輯實時同步,同時支持自動存檔和歷史版本溯源。”陳航告訴記者,“有了釘釘智能文檔以后,我們再也不用文件傳來傳去,也不用每臺電腦都安裝office軟件,還不用擔心文件太大,電腦或手機容量不夠。”
與此同時,釘釘此次還優化和增加了數字化智能客服中心的功能。過去,釘釘的數字化智能客服中心已經推出智能云客服、智能辦公電話兩項功能,此次在優化這兩項功能的基礎上新推出了智能熱線電話。智能熱線電話主要為企業提供全國統一的400電話號碼,在此基礎上還提供智能機器人、智能分析、服務商沉淀等功能,實現從企業商機跟進到分析實現的在線化數據化。
“雛漸肥是杭州一家做月嫂服務的互聯網企業。使用了釘釘智能熱線電話以后,實現了手機上直接接聽和操作熱線電話,數據隨時都可以查看;智能機器人實時播報漏接電話,高峰時段的漏接率從40%降低到5%,而且能夠及時跟進每一個商機,商機轉化率提升了50%。”陳航舉例說。
關于“物”的環節,釘釘此次推出軟硬件一體化的智能數字化辦公室。“企業的數字化首先要從工作空間的數字化開始,所以我們推出了釘釘理想辦公室,通過智能硬件和釘釘軟件的融合,將企業的‘物’升級成為軟硬件一體化的智能數字辦公室。”陳航介紹,釘釘理想辦公室包括數字化智能網絡中心、數字化智能前臺、數字化智能會議室三部分,其中,智能網絡中心提供企業上網流量智能控制、員工一鍵聯網、群內文件閃傳等功能;智能前臺提供智能訪客門禁、精準人臉識別和宣傳大屏同步能力;智能會議室提供會議在線、會議室智能門禁、網絡會議、無線投屏四大功能。
生態
立足生態體系的擴張之路
如今,人們清晰看到,釘釘從企業IM工具到企業移動辦公平臺再到企業數字化操作系統的進階之路,也看到釘釘通過推動企業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從“人、財、事、物”四個環節來推動中國4300萬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并實現自身快速成長的野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比如在“人”的環節,過去業界看到釘釘通過企業通訊錄、外部聯系人、企業廣場、數字化名片等功能,革新傳統CRM市場的決心,今天通過釘釘數字化名片的推出和演示,業界又看到在700萬企業組織、1億用戶的基礎上,釘釘變革傳統CRM市場的速度。
再如,“在世界互聯網市場上,在線文檔引發的巨大成功已經不止一例。最典型的首推微軟office 365,使得微軟從一個販賣License的軟件公司,成功轉型為用戶支付Subscription費用的公司。另外就是Google Docs的推出,加上Gmail、Drive等,也已經讓谷歌成為企業辦公服務市場的一大巨頭。釘釘推出智能文檔,意味著在線文檔市場又殺入了一個擁有1億用戶基礎的巨頭玩家。”該人士認為。
不過,釘釘的玩法又是如此不同——在智能文檔上是與金山辦公合作,在數字化名片、智能熱線電話、智能前臺M2、智能門禁D2、智能通訊中心C1、智能投屏FOCUS等等方面,人們都能看到一大批共創伙伴的身影,換句話說,釘釘在成為企業數字化操作系統的過程中是生態的玩法,這讓釘釘在整個toB市場上有了無可比擬的想象空間。
據記者了解,早在2015年開始創業的前期,釘釘就開始與藍凌、合創、tower等合作伙伴共同開發相關功能與產品,并且不斷帶來更大的示范效應,這讓釘釘平臺的生態系統規模越來越大。同時,釘釘還與云鋒基金、創新工場、元璟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真格基金等創投機構合作,設立了多個扶持基金,大力扶持釘釘生態體系的成長型公司,在資金上確保他們與釘釘平臺一起壯大。
共創合作伙伴對于釘釘的意義,首先在于一起基于釘釘平臺開發面向五個在線場景的各種功能與產品。正如陳航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釘釘與 ISV(共創合作伙伴)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對ISV 來說,釘釘平臺上的700萬企業組織是天然的獲客渠道。對于釘釘平臺來說,擁有終端部署能力的ISV ,可以幫助釘釘將產品和服務落地到客戶的內部,尤其是需求復雜、往往需要訂制化功能的大中型企業。”
憑借700萬企業組織、1億用戶的流量基礎,釘釘完全可以極速擴張自己的生態體系,但著眼于長期的發展目標,釘釘團隊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審慎地篩選自己的共創伙伴。
為了確保共創合作伙伴擁有足夠的能力來服務toB市場,釘釘甚至在內部成立了一支專門的合作伙伴審核團隊,這個團隊從體驗、用戶反饋、安全等一系列維度來評估共創伙伴的服務能力,通過審核且符合條件以后,釘釘才會將一定量級的客戶資源導流給共創伙伴,這個量是慢慢擴大,直到這家合作伙伴擁有足夠的能力承接全部的客戶需求。
另外,釘釘對于共創合作伙伴的資源投入,也附帶一定的排他性要求。比如今年9月釘釘入股藍凌的溝通會上,陳航就直言,“釘釘與藍凌要做融合,不做連接。”陳航認為,只有融合,才能夠讓釘釘和共創伙伴在資源投入最大化的前提下做好產品,而不是一味地助長部分合作伙伴對于釘釘平臺流量的貪念。
除此之外,在談及釘釘生態體系的時候,陳航首先表明“百分之百擁抱”的立場和胸懷,其次也表示這里面還存在一個“能不能抱得動的問題”,“一方面可能是抱不起來對方,太重;另一方面是對方愿不愿意被你完全擁抱的問題,有些伙伴希望左擁右抱,在這邊搞點在那邊也搞點,又沒有能力去服務好這些客戶,這樣是不行的。”
總而言之,隨著業務觸角的不斷延伸和擴張,釘釘在toB市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選擇地帶著一大批toB市場的生態合作伙伴,變革型地進入toB市場的新天地。
觀察
生態玩法的終極贏家
在全球toB市場的各個領域,最終勝利的往往是生態玩家。就拿PC時代來說,在全球市場上橫行天下的就是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英特爾芯片處理器+全球PC廠商的生態聯盟。以至于到今天,在所有PC產品的新品發布會上,都會看到微軟和英特爾的LOGO。這無疑是迄今為止久負盛名的科技生態體系之一。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則是ARM+高通+全球手機廠商的生態體系。經過十多年的推廣,智能手機領域的高通驍龍芯片,也已經有了類似于PC時代Intel inside的榮光。
進入云服務時代以后,首先是亞馬遜AWS,從云平臺+亞馬遜平臺商家的生態圈出發,不斷在全球擴大自己的生態體系,并成為云時代的NO.1。而微軟Azure、阿里云緊隨其后,也都是借助生態體系的力量,逐漸成就全球云時代的3A格局。以至于今天,全球所有志向遠大的云服務商,都在跟隨AWS、Azure、Ali Cloud的腳步,構建圍繞自己的生態體系。不如此則無法突出重圍。云時代的競爭,也演變成了徹頭徹尾的生態之戰。
如果是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云是圍繞企業服務市場的后端——尤其是基礎設施的部分打造生態,那么,釘釘正在打造的生態體系,則致力于革新傳統企業IT市場的方方面面,從后端的傳統ERP、OA到前端的CRM等,甚至企業辦公市場的硬件設備。
而根據IC的預測,預計到2021年,全球數字經濟的總體規模將達到45萬億美元,占到全球經濟比重的50%以上;屆時,中國數字經濟總體規模也將達到8.5萬美元,占到中國GDP的55%以上。可以預見,如果釘釘平臺最終能在中國乃至全球數字經濟版圖占有一席之地,前景將會不可估量。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